元代王蒙所作的《葛稚川移居画》,是一幅纸本色画,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。
王蒙 (1308-1385),元代画家 ,字叔明,号香光居士 ,是吴兴 (今浙江湖州 )人,他的诗文和手书 ,对明、清山水画影响很大 ,与黄公望 、吴镇 、倪瓒 等人 合称为元代四家 。
此画描绘的是一位晋代道士葛洪带着他的妻子到罗浮山修道 ,葛洪手持羽扇 ,身穿 道服 ,神态安详,回首望去 ,身后有一老妇骑着牛抱子,一仆牵着牛。
以山水为主体 ,崇山峻岭、飞瀑流泉 、单柯碧树、溪潭草桥 ,加上人物形象 ,构成 一幅深邃深邃的山水人物画 。
“葛稚川移居图 ”反宋人传统画法 ,具有古朴气息 。
此画表现了一段 道教的历史故事 ,描写了山水 、房屋 、树木 、人物 等。
画前桥头 ,葛洪身穿道服 ,手持木杖 ,左手持鹿,回首望去 ,身后骑着牛的妻子抱着孩子,两个孩子跟着 。
图中重山峻岭 ,清溪小泉 ,茂林丛生 ,山间有茅舍 ,曲径通幽 ,山间有人漫步在小径 上,屋前烟岚飘荡 ,环境幽深 ,不可预知 ,望之郁郁然深。
照片右上角有王蒙篆书题《葛稚川的移居图》,这幅图是为昔年和日章画的,已经有好几年了。
今日再看,开始的时候 ,王叔明见过。
在中国传统 绘画中,《葛稚川移居图 》是一幅 源远流长的绘画母题 ,自唐末五代以来 ,就有画家将这一 主题引入画作中,这个故事寄托了葛洪 避世 、潜入罗浮山的思想 ,传统文人也把它作为隐居山林 、闲暇生活的象征 。
尽管王蒙与葛洪所处时代相距甚远 ,但都是名门 ,经历过相似的事,他们都想当官吏 ,却遭世弃,最终选择了避世之门 ,王蒙 正是借葛洪而表达自己的避世隐居思想 。
全图左下角的小溪清澈明亮 ,映衬着葛稚川的形象 。
画作中山岩密布 ,树木茂密 ,加上回环的流泉 ,曲折的山道 ,营造出一种幽静 ,远离尘世的景象 ,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隐居的追求 。